2025地球一小时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粤港澳大湾区

3月22日,“2025地球一小时”中国区主场城市活动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行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主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承办。活动以“琴澳联动”为显著特色,围绕“为地球献出一小时”主题,呼吁社会各界积极行动,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贡献力量,助力实现“自然向好”和“双碳”目标。

在横琴文化艺术中心里,全天轮动进行的地球一小时主题沙龙分享会邀请了众多专家学者、环保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策略,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个人可采取的助力自然向好的行动,引发了大家对环保责任的深入思考。

上午10时许,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粤港澳大湾区”为主题的第一场对话热烈开展。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高级顾问蒋勇、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华南区域项目主任师华、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项目专员吕卓荦、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詹肇泰、深圳大学副教授周海超等,参与了圆桌讨论,聚焦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课题展开了讨论。

2025地球一小时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粤港澳大湾区

师华:中华白海豚:海洋上的粉色精灵    

师华提到中华白海豚分布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国海域拥有全球最大群体,总数约4000多头,其中珠江口及周边海域就有2840多头,与我们关联密切。师华表示中华白海豚并非天生呈粉色,出生时为深灰色,3到5岁才逐渐变为粉红色,5岁成熟后寻觅同伴,科学家常依据背鳍形状识别个体。

中华白海豚在不同情境下声音各异,遇到开心同伴时声音委婉悠长,发现食物时发出哒哒声,可如今船运和海上施工噪音严重干扰它们正常交流与定位。师华指出,近海沿岸开发、近海水产养殖无序、过度捕捞、气候变化、白色污染及废水排放等,使中华白海豚面临巨大生存危机,已被列为濒危物种。

在保护措施方面,师华表示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与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团队在政府和科研院所支持下,走进社区与学校开展科普教育,提升公众保护意识。针对白海豚面临的问题大力宣传,组织可持续捕捞培训,教导渔民进入保护地时减速慢行,还邀请渔民参与救助行动。师华强调,中华白海豚是海洋生态重要一环,需要大家携手,共同守护这可爱的海洋精灵,促进社区与白海豚和谐发展。

吕卓荦:保护海龟,从拒绝消费非法野生物制品开始

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海龟对于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这些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超过两亿年的古老旅行者,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全球气候变化、塑料污染、栖息地丧失、以及海龟及其制品的非法贸易,都让它们的生存之路变得愈加艰难。全球现存的7种海龟中,有6种都处于易危、濒危、甚至极危状态。

在发言中,吕卓荦分享了保护海龟的关键行动:

第一,拒绝购买和消费海龟及其制品。 海龟在中国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所有海龟种类及其制品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原则上禁止商业性国际贸易。即使是在其他国家买到的海龟制品,未经批准携带或运输回国,依然属于违法行为。

第二,践行可持续旅行,守护海龟和海洋环境。徜徉大海的同时,减少对海洋动物的人为干扰。 在潜水或浮潜时,应避免接触、喂食野生海龟。随身携带可重复使用的水瓶、餐具和购物袋,减少人类食物垃圾和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

詹肇泰:从横琴的生物多样性到光与气候变化的循环效应”

詹肇泰在交流时分享到横琴岛面积106平方公里,虽不算大,但生态环境丰富多样。陆地上有 33%的生态用地,包括草坪、高低错落之地、城市化公园与自然区域;湿地方面,有人工湿地与天然湿地,还有沙滩与人工海岸线。詹肇泰表示,横琴多样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微气候与物种。这里能找到超674种本土植物,随着探索深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发现。鉴于其地理位置特殊,处于澳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网络的中间位置,也是广东省重要的沿海野生两栖动物栖息地。在此能发现超240种野生鸟类、23种哺乳动物、11种两栖动物、32种爬行动物,甚至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黑脸琵鹭等物种。横琴国家湿地公园内,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有49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及以上21种。生物多样性为横琴带来诸多益处,提供免费生态服务,让人心情愉悦,还能平衡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

日常生活的传统能源用电会产生二氧化碳,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例如,地球温度若上升两度,41%的昆虫物种将减少;海水温度升高1.5到2度,90%以上的珊瑚礁面积会消失。此外,光污染也是一大问题,夜间人工照光不仅影响气候变化,还会干扰生物多样性,像昆虫的繁殖与生存就深受其害,而昆虫在生物链中至关重要。所以,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我们应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光污染。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周海超:海陆之间的复杂生态系统:红树林湿地

周海超围绕红树林生态系统展开分享。红树林处于热带、亚热带海陆交界的特殊地带,涨潮被淹、退潮露陆,拥有极高的生产力,为海洋生物提供底层食源。其得名于内部有丹宁而呈红色,可作天然染料与抗氧化物质,具开发价值。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23年数据显示,全球118个(最新123个)国家有红树林分布,面积约1400万公顷,占地球陆地面积0.1%,中国占比0.3%却拥有近40多种红树植物,约占全球的一半左右。

红树林功能众多,作为蓝碳重要组成部分贡献巨大,为海洋及陆地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能防风消浪护海岸,河口海鲜丰富,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还具备文化旅游和开展科研和教育的资源。其生态系统包含狭义红树林、潮沟、浅滩、光滩等,生境多样支撑生物多样。

以深圳、香港为例,曾因引进外来种致红树林面积变化,引发河口堵塞等生态与安全问题,管理面临困扰。周海超认为保护修复红树林,不能只注重面积,物种多样性、复杂性及与人类关系更重要,种不只是种树,砍树在适当情况也是重要方式。在大湾区,红树林可作绿色纽带,应加强生物多样性管理,引入AI技术,开展自然教育宣传,尤其横琴具备条件进行管理政策机制创新,做出示范。

蒋勇:迁飞鸟类与科技应用

蒋勇在发言中分享了他与东方白鹤相关的经历及保护成果等。蒋勇提到,二十多年前,俄方专家给东方白鹳佩戴了卫星跟踪器,获取了东方白鹳冬季在当地、夏季于俄罗斯繁殖的信息。由于当时GPS信号为反射信号、非实时,中俄团队搜寻一周无果。

此后25年,在鸟类保护研究领域,各类科技手段广泛应用,如卫星实时跟踪等。以东方白鹳为例,公元2000年前后全球观测数量不到3000只,如今已超1万只,保护成效显著。其分布范围不断扩散,且数量增加、范围扩大,已到达广东多个区域。在广东五百多种保护鸟类中,四百多种有迁徙现象。

全球九条候鸟迁徙路线中,四条主要经过中国。2022年11月, 近 平主席在湿地公约大会上强调保护中国的四条候鸟迁飞通道。通过科学家研究,能看到候鸟迁徙动态图,其迁徙线路从俄罗斯远东、蒙古一直延伸至澳大利亚等地。带有卫星跟踪器的鸟类迁徙轨迹图清晰展示了它们的迁徙线路,众多点位显示其经过大湾区重要区域。在这些区域内,鸟类活动频繁,有其偏好的栖息和停歇区域。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研究,能了解鸟类活动高度、时间和速度等信息,其高度范围不一。这些数据对航空安全、低空经济的稳健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科学研究与保护和规划的协同。

在随后的圆桌交流环节,主持人与几位嘉宾围绕着科学研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粤港澳三地协同、“政府+企业+社会机构”多元化合作等相关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他们谈到:科学研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不仅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相关事宜,而且科学家与公民科学家均可参与其中。通过科普活动,能让大众充分认识生物多样性,明晰人类与生物共生的紧密关系。此外,像AI、大数据等科技的应用,有力地带动了保护数据集成与应用。

尽管当前技术已十分发达,但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认知依旧片面。我们必须意识到,自身仅仅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应以审慎的态度对待,并且采用长期、系统的方式来应对生物多样性与城市发展问题。充分借助大湾区的技术优势,展开更为深入的探索。

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样不容忽视。公众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比如参加地球一小时主场活动、通过网络学环保知识,在旅途中坚决拒绝消费野生动物制品等。了解和关心是行动的基础,点滴行动汇聚起来就能产生巨大影响。

从教育维度来看,利用社会市场平台,将环境教育融入学校和社区至关重要。在孩子心中早早埋下环保的种子,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在未来以可持续的方式生活,进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无国界,这也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国际化特征。各类平台的支持以及国际化合作也极为关键。例如学术活动平台,能够促进信息的流通。大湾区具有显著的国际化优势,国际化能够带来更加多样的数据,有利于AI等技术的发展。加强国际化、跨区域合作,对于研究工作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

展望未来,发挥技术优势、实现信息共享、拓展国际化合作、拓宽企业和公众参与的渠道,丰富发展的机制和路径,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湾区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gc.zjscjh.com/4870.html

经济观察报的头像经济观察报
上一篇 2025年3月21日 下午6:46
下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上午11:48

相关推荐

  • 初三学生也可报名!清华、北大发布四项重磅招生简章

    近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分别发布了2025年“丘成桐数学英才班”、物理人才培养“攀登计划”、“数学英才班”、“物理学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招生简章。其中,清华大学2025年“丘成桐数学英才班”招生的对象为高三年级毕业生,以及高二在读学生;物理人才培养“攀登计划”选拔对象为高中二年级以上且能够满足毕业要求的高中生。北京大学2025年“物理卓越计划”的招生对象为…

    2024年11月27日
    0
  • 豆神教育“深解湖心亭看雪”文史研学游在杭举办

    2024年9月7日,豆神教育与浙江文投集团旗下的浙江文化空间发展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在杭州西湖之畔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相拥西湖畔——窦神归来·深解湖心亭看雪”文史研学活动。活动现场,西湖的湖光山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互交融,为研学增添了独特的氛围。此次活动创新性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吸引了多达2000名中小学生踊跃参与。 此次研学活动围绕明末清初著名…

    2025年1月21日
    0
  • 豆神教育与时俱进,创新打造多元研学游模式深受学员好评

    每到假期,层出不穷的研学游活动吸引着不少孩子和家长的关注,这种寓教于游的教学新业态能够开阔孩子视野,并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热度不断。豆神教育在组织研学游活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成为不少孩子的出游首选。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张岱笔下的湖心亭,是国人心中最浪漫的美景之一,前不久,豆神教育创始人窦昕和赵伯奇、朱雅特两位豆神名师共同为1500…

    2025年2月6日
    0
  • 清华大学牵头!16所高校入选统计学“101计划”

    11月19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清华大学主办,统计与数据科学系承办的教育部基础学科系列统计学“101计划”工作启动会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调研员侯永峰、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等出席会议。 清华大学(牵头高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

    2024年11月25日
    0
  • 豆神教育香港研学游活动火热开启,助力孩子拓宽文学视野

    寒假来临,“能玩又能学”的研学游成为越来越多孩子们的假期放松首选。豆神教育研学游也再度起航,打造香港奇幻之旅,带领孩子们解锁香港文史,在游玩的同时也能收获知识和感悟。 香港,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国际化都市,也是世界级教育枢纽。 此次,豆神教育名师赵伯奇、朱雅特,将与孩子们一起漫步香港街头,感受其国际化、多元、包容的城市特质;畅玩奇幻世界“迪士尼”,尽享寒假的轻…

    2025年1月17日
    0

联系我们

QQ交谈:2062886936

邮件:s5868f@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